close

 

 

蕃茄屬於茄科蕃茄屬,為1~2年生植物,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的山區和峽谷地帶,學名:Lycopersin esculentum Mill,英名:Tomato,別名:柑仔蜜、臭柿仔、西紅柿、番柿。蕃茄原產於乾燥冷涼地區,對濕熱的忍耐度較弱,生長的溫度以日溫為21-26℃,夜溫15-20℃為最適合,若開花時溫度低於10℃或是平均日溫高於35℃及夜溫高於25℃時結果率會降低,植株營養吸收會不良,所最適合栽培蕃茄的溫度約在18-26℃左右,所以台灣地區主要秋冬栽培(約11月到翌年4月間)最適合,如要夏季栽培則須利用高冷山為宜。

蕃茄喜全日照,光線不足時植株易徒長,開花數少並且容易發生病蟲害,土壤則須選擇排水良好的土壤為宜,蕃茄雖較耐乾燥,但過於乾燥則容易引發底腐病,過濕則又容易得青枯病,所以排水良好的土壤較容易做好水分的管理。

蕃茄栽培均採播種方式,約在4-5片本葉時定植,蕃茄依生長習性可分成停心性與非停心性品種,停心性品種頂芽會自動分化成花芽開花,大多數的觀賞用盆栽品種多以此類育成,非停心性品種頂芽會繼續生長,此類品種則須立枝柱栽培,將植株固定於支柱上,否則植株過大時易倒伏,如要避免養分過於分散,還須將腋芽(側芽)摘除,由於蕃茄的側芽生長的速度既快且多,對於專業生產來說摘側芽則成為每天必要的工作。

在施肥方面並無特別限制,只要是富含三要素肥的肥料均可,需注意的是鈣肥的施用,因為蕃茄的果實在缺鈣的情況下,有些品種容易出現底部腐爛的現象(底腐病),可種植前施用些少許的石灰或是苦土石灰來改善,但有時並非是土壤中缺乏鈣肥,只是鈣肥容易被其他肥料的桔抗作用所抑制,作物無法有效吸收到,所以施用鈣肥時請勿與其他肥料混合使用,若發現鈣肥無法吸收時,可單獨使用硝酸鈣稀釋液灌注土壤或是噴灑葉面即可。

蕃茄在定植後約20-30天開始開花,開花著果後約30天左右果實不再增大(指一般大果品種)且變成白綠色,再經一周左右果實完全著色,一般果實由開花到成熟所需的時間依溫度高低而定,溫度高時約30天即成熟,溫度低時則須45-50天,採收蕃茄則可在變色期(果面已有部分轉色)或是中熟期(果面二分之一以上轉色)為最佳。

蕃茄果實的營養成份很高,主要含有維他命A和C,還有B1、B2、B3及B6等多種,糖類有葡萄糖、果糖及蔗糖,纖維素有半纖素及纖維酵素,酸類有檸檬酸和蘋果酸,礦物質有鉀、鈣、及鎂及磷另有蛋白質,故生食後能預防高血壓、動脈硬化、貧血、肝臟及腸胃病,平常當水果食用,具消暑清熟作,如胃酸分泌過少,食慾不振,飯後吃加糖蕃茄或蕃茄汁,能幫助消化補充胃酸的不足,又蕃茄含高維他命C,對口角炎者很有幫助。由於蕃茄對健康的助益頗大,因此能成為最熱門的話題蔬果,在養花蒔草的同時,也可種些觀賞與食用皆宜的蕃茄,為庭院及餐桌增添些鮮豔的色彩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絕世美人 的頭像
    絕世美人

    leoo9017的部落格

    絕世美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